close

臨時想到很深刻的事情,所以想把它記下來。

 

前幾天跟出納組的行政人員一起吃飯,這是一件開心的事情。

他們對我非常的好,我非常的感激也十分感動,但同時我也為他們日復一日的無謂繁忙感到遺憾。

 

我是個反骨的人,非常不喜歡跟大家做一樣的事情,但我也從小深受這個大環境所荼毒,也是害怕犯錯、甚至經常羞於發表自己的想法 (這是個性抑或是環境所造成,我認為有待釐清)。

從國中開始,我便萌生了一種念頭,為什麼我們要念書念得這麼辛苦?我們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?

我喜歡偷懶,應該說,是人都喜歡偷懶。

在過去的時代,偷懶的人會餓死無法生存,最後是會被淘汰的那一群的;

在現代,偷懶的人並不可能被餓死(至少在台灣這樣身處於第四級所得的有社會福利保障的國家而言),於是人口便越來越多(當然,這是後話)。

偷懶是個人墮落的開始,如果社會集體偷懶,那社會的運作便會瓦解,就像1950-70年代人民公社那樣,缺乏生產力而導致社會崩潰、人群集體死亡(包括餓死、鬥爭死亡等等)

以上這些偷懶,都是無謂的偷懶,停止思考的偷懶,就像行屍走肉般,身體在動,頭腦卻如死了毫無活力。

在我們的社會,偷懶經常被貼上罪不可赦的標籤,是導致社會生產力低落的累贅,

例如:大家經常會對路旁的乞丐貼上「偷懶」的標籤,即使他們有些人是因為突如其來的事情而不得不為;又或者大家更經常會對偷懶的學生、兒女說教(其實就是斥責),跟他們說在讀書方面偷懶,就是會沒辦法得到好成績,就沒有好學校可以念,沒有好學校就沒有好工作,沒有好工作就賺不了大錢,賺不了大錢就不能好快樂......等等之類的。

也許偷懶的整體成本很高,但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也經常來自於偷懶。

因為我們人類偷懶,所以我們發明了許多便利的機械工具,我們擁有了現在的文明,所以說偷懶真的不好嗎?

我認為重點的差別在於有沒有「思考」。

如果說我們只會遵循既定的規則走,那我們並沒有用到思考,而只是勤奮地停滯在原地,非常穩定(就如同現今社會多數人嚮往的一樣),餓不死,也能在當下的社會中占有一丁點位置(名利),這樣的生存模式,在過往的社會是相當有用的,但在此時此刻甚至是未來的社會(考慮到AI人工智慧的進展),這樣的人會被擁有大數據的機器人所取代,也許這樣的人才是餓死的那一群,勤奮不懂思考的人並沒有任何優勢,只有在當下擁有穩定而已,這樣的行為說真的有些目光如豆,就像被舊時代的社會領著筆直往前走的動物,遇到懸崖還不懂停止,最後會集體被淘汰。

 

暫且緩一緩,以上的話題只是大尺度可預見的描述,若是小尺度的生活來看,會更加的貼近我們的生活,會更有趣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~-.-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